在浙南青田层层叠叠的梯田间,稻花鱼自在悠游了千年。如今,这群“会游泳的种子”溯长江而上,游进了四川古蔺的乌蒙山区,在川南的土地上续写着“稻鱼共生”的新故事。
青田的农技专家带着这一千年农耕智慧远赴古蔺。他们发现,这里的梯田虽美,却因劳动力外出而日渐荒芜。“何不试试‘稻鱼共生’?”专家们提议。但简单的复制暗藏风险——古蔺梯田更开阔、雨水更多,直接照搬青田模式难以实现。经过几年试验,他们因地制宜地创造出新的共生模式。最妙的是,他们还结合当地农耕文化,打造出“稻鱼节”等特色节庆,让传统农事变身旅游亮点。
展开剩余45%变化悄然发生:荒田重新蓄水,鱼苗在稻荫下成长。当地干部算了一笔账,2024年,凤凰村稻鱼共生的水稻产量达到250万斤,亩均水稻纯收入达2200元,远高于普通的水稻种植户,加上田鱼产业,预计每亩能再增收1500多元。更难得的是,这套系统让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减少,山涧里的野生鱼虾也渐渐回来了。
这条从青田“游”来的稻花鱼,不仅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,更让“两山”理念在西部山区落地生根。如今,川南乌蒙山区的“稻鱼共生”系统已成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的示范样本,而这颗从浙南出发的“共生种子”,正在更多地方续写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故事。
监制丨陈雪晔 黄昕
统筹丨樊成友 徐雪纯 陈海伟
记者丨钱逸 邹宸 青田传媒集团 王晓蕾
视频剪辑丨邹宸 钱逸
视频包装丨黄艺
设计丨梁淑敏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发布于:北京市倍盈配资-股票配资公司-杠杆配资网站-股票如何开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